2)第128章 后会有期_1911再造中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的刘易斯和BAR轻机枪就比较成功了,刘易斯那套着冷水套再加个跟齿轮十分相似的圆形供弹盘的模样确实丑到六亲不认,射速也是个渣,但那得看是跟谁比,有绍沙、M1909这帮战斗力连五都不到的渣渣做陪衬,怪模怪样、射速差强人意的刘易斯居然就是整条街最靓的仔了,英国、法军以及缴获它的德军都对此赞不绝口。至于BAR,这玩意儿其实是自动步枪,性能啥的先不说,光是那颜值,在那一堆妖魔鬼怪的衬托下简直突破天际了有木有?所以,说BAR是一战最好的轻机枪,估计不会有人反对的。

  咦,说了大半天,怎么愣是没提德国的轻机枪?

  哦,德军士兵看了看手中那重达二十公斤的MG-08/15“轻机枪”,激动地对着战场上空那惨白的太阳放声尖叫:“日啊……”

  你管一挺重达二十公斤的机枪叫轻机枪?确定不是开玩笑?

  好吧,跟六十几公斤重的MG-08相比,它确实是很轻了。

  说白了,MG-08/15就是MG-08减重后的产物,重量虽然大大减轻了,但并没有什么卵用,它还是没有办法伴随步兵进攻。德国的军工专家没办法了,只好继续爆肝,在MG-08/15的基本上继续减减减,最后放弃了冷水套,顺应潮流采用气冷模式,终于成功地将MG-08/15从空枪重二十公斤肝到了十四点五公斤,总算有点轻机枪的样了。这就是名不见经传的MG-08/18,它是在1918年研制成功,是一战时期德国最成功的一款轻机枪了。

  可惜,也是在这一年,德国战败了,MG-08/18压根就来不及上战场,德国便投降了。这款原本应该大放异彩的机枪就这样销声匿迹,除了后来芬兰订购了一百来挺多外,就再没翻起什么波澜。不过,它却成了德国机枪研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水岭,后来的MG-13、MG-15、MG-30,都是由它改进而成的,持续十几年的魔改终于整出了一件可怕的杀戮利器:MG-34和MG-34的改进型MG-42,这是二战盟军步兵的噩梦。

  李思明最想要的其实是MG-42,理论射速每分钟一千五百发的大杀器哟,想想都带劲。不过MG-42技术难度是相当高的,而且吃子弹的速度堪称恐怖,根本就玩不起,只能退求其次,整MG-42的爷爷辈,MG-08/18,有这个也足够他在东亚这一亩三分地称王称霸了。

  然而,这位“老爷爷”可不是那么好弄的,比如说莱茵哈特,他就坚定的认为这样的机枪完全是脱离现实的患想。这也不能怪他们,毕竟在这年代的人看来,重机枪就应该是死重死重的,你要求一挺机枪具备轻机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