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五百七十章 对诺奖的探讨(二合一)_我在大学当校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郑强脸上有些黯淡,“咱们国家的科研体系你们也知道,要是没出成果别说五年,三年可能就被取消基金投入了,取消团队重新开始另一个课题,日本这方面的投入和建设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2、日本有体制优势。日本属于西方世界的一员,很多科研都是与英美一同参与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人财物交流,设备互相使用,这点就对咱们国家不太友好了。”说到最后,郑强叹了口气。

  至于为什么不友好,不用说几人也明白。

  设备禁运,信息封锁,实验室也不对中国开放,至于什么国际合作的大项目更别想参加了。

  不夸张的说,基本上任何高精尖的东西都要自己从零开始建设。

  最后,郑强一脸古怪地说道:“这些年日本人的获奖热潮主要得益于过去的人留下的财富,随着日本老年化的加重,这个趋势或许会慢慢降下来。

  而且我看了一些数据统计,日本的论文数量是全球唯一正在减少的国家。”

  正常来说,一个国家的论文数量可以体现出该国的科学发展趋势。

  在过去的学术界,日本是亚洲唯一的牌面。

  但这些年日本老年化加重,在高校已经能够明显看出来了。

  10个研究生,至少有5个中国留学生,甚至有些严重的领域,10个研究生,可能有8个,甚至9个都是中国留学生。

  尤其是到了博士阶段,中国留学生的比例远超本国。

  有些教授也是中国人,夸张的时候手下研究生全是中国留学生,教授也懒得用日语,上课直接全程中文了……

  “日本的现状非常值得警醒,中国在许多地方走的是日韩的老路,比如老年化这点在我们国家以及很严重了。”方浩森先是提了一嘴这个,然后严肃地接着道:

  “为什么我说任教授的观点过于乐观?因为日本能够成功就像郑校长所说,主要还是日本政府对教育和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这点上我们国家非常需要学习!”

  话锋一转,方浩森有些悲观地说道:“可是咱们国家是什么情况呢?生化环材都是天坑专业,多少人本科毕业就跳槽?那些读研生化环材的大多是想通过冷门专业上名校,而真正做科研在中国是件很困难的事,家里条件不好只能尽快工作,现在拿不到诺奖,未来就拿诺奖?拿肯定会有,但是会有一个热潮我觉得不太可能!”

  方浩森教授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

  有时候,想专心做一件事情并不容易。

  问题不是你坚持不下去,而是有各种外界因素阻挡你。

  陈灏听着这些话,总结就是郑强太乐观了,而方浩森教授太悲观了。

  可能还是两人的经历不同,也许是方浩森教授之前在北航的时候,在科研上遇到了一些龌龊、肮脏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