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一十八章 九鼎之谜_蜀山悬剑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铸一个包含人类灵性的青铜鼎,将八鼎的力量导引入新鼎。

  新鼎镌刻九州名山大川、鬼神精怪、奇异之物,内嵌机括,不断旋转,驯化导入的盘古之力,使之如大河奔腾入海,趋于平缓,人类方可控制。

  于是择吉日,大禹率领天下各部族首领和八大长老向上天跪拜。

  以天下各部落镇族之宝石为鼎心,以大禹、各部族首领鲜血为鼎血,以童男童女、猛兽牲畜为祭品,以八大长老魂魄为鼎魂,将人类的智慧和灵性注入新铸的第九个青铜鼎。

  八位长老施法完毕后,以身殉鼎,第九个青铜鼎终于铸成。

  大禹通过第九鼎,向上天借出八鼎中蕴含的盘古开天辟地的力量,帮助人类统驭万物,从而移山填海,终于将为祸中原的水患治理成功。

  正当天下百姓安享太平之际,第九鼎却因为人类的智慧、灵性和鲜血性命注入,在拥有了人类智慧的同时,也拥有了人类的人格,更继承了人类的残忍和私欲。

  在拥有了这种开天辟地的力量之后,第九鼎再也不想归还向上天借出的盘古之力,期待统领其他八鼎,永远拥有召唤诸神的力量。

  第九鼎将魔掌伸向了大禹,深深影响了大禹的心智。大禹不再象治水时般温良谦恭,慢慢开始膨胀,与九鼎一样充满私欲。

  大禹利用八鼎统驭万物的力量,统一各部落,建立夏朝。

  大禹登上权力之巅,尝到权力嗜血的滋味后,再也不肯将权力与他人共享。

  为了让自己的子孙千秋万代拥有盘古之力,大禹一咬牙,废除尧舜时代的禅让制度,将青铜九鼎、《连山易》和夏朝帝位传给儿子启。

  借来的终须还。

  一晃数百年,不知在何代,记载九鼎秘密的《连山易》失传。

  夏朝君王不知道九鼎真正的用途,仅仅是依照祖训,把九鼎作为避凶就吉的传国之宝,集中于夏王朝都城,陈列于宫门之外。

  失去九鼎的庇护,夏朝最后一个君王夏桀,横征暴敛,为祸天下。

  八鼎为拯救天下,再现江湖,引导商汤悟出八鼎的奥秘,逐走夏桀,创立商朝。

  商汤灭夏后,将九鼎迁至其都。

  商汤借鉴夏朝覆灭之教训,告诫子孙应以尧舜仁德治理天下,而不应凭借八鼎的盘古之力,武力统治天下。否则天道无常,上天就会再次收回盘古之力,如此,商朝怠矣。

  商汤后裔盘庚定都于殷后,九鼎迁移至殷。

  盘庚按商汤遗志,将商汤悟出的记录八鼎奥秘的人间残本全部焚毁,祭祀于天,将盘古之力重新归还于天,从而奠定商朝六百年盛世。

  由于盘庚将八鼎奥秘重新归藏于天地,后世将商汤悟出的天地至道,命名为轩辕氏的《归藏易》(归藏八卦)。

  ……

  残碑文字记载到此。

  还有许多疑团尚未解开:

  八鼎盘古开天之力是否再未重现人间?

  影响大禹心智的第九鼎,其命运又如何,是否也同八鼎一起被封存?

  周文王推演出的《周易》与八鼎蕴含的奥秘是否有关?

  这九个青铜鼎又是何时失落于人间的呢?

  白复百思不得其解,估计还要继续在弘文馆藏书阁的故纸堆里翻找答案。

  ……

  白复飞身纵上屋檐,负手而立,凭海临风,对月长叹!

  自己一生的际遇皆来自于武侯祠井底的青铜坎鼎,怎能不让自己心生感慨。

  更神妙的是,诸葛武侯一生也就遇见过一次青铜鼎。就这一次风云际会,成就了诸葛丞相波澜壮阔的一生,铸就千秋功业。

  而短短数年,自己竟然在巴蜀遇到过两次青铜鼎。如此机缘,千载难逢,天下无双。

  只不过,自己在幽冥谷虽然见到了巽鼎,但却无法导引出巽鼎的力量,现在回想,确实有些可惜。

  按照残碑记载,只要遇见八鼎中的其中一鼎,就是旷世机缘。自己是不是没有好好把握?是不是应该找个机会返回幽冥谷,召唤出开明兽,再试一次?

  就在白复苦思冥想之际,却忘了除自己以外,还有一人也知道巽鼎的下落。从知道那天起,就始终念念不忘,心心惦记……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