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章 其人如何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忙的装卸情景,李渊还没回过神,就坐上了模样奇怪的四轮马车。

  一路向西前进,半路所见一是南侧的江堤,二是一座规模不小的军营,三是道路北侧那一大片农田。

  江南河沟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一到雨季就大水,要想开垦农田就得兴修水利,而江堤、河堤完善的黄州西阳地界,到底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入了西阳城,坐在马车里的李渊急切间看不清城内情景,待得安顿好后上街转转,结果先被书肆吸引过去。

  闻名已久的一“本”书,就是源于黄州书肆,各家书肆卖的书种类很多,书籍用纸和“印刷”都很不错,一本本的“线装本”,摆放和翻阅都很方便。

  然后就是布店,一车车的布运到布店,然后没多久便被客商拉走,李渊见着此情此景,大概明白了为何巴口港如此繁忙。

  商业繁华,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付账,李渊平日不太接触买卖,但也知道大宗交易时支付是个大问题,动辄数车的铜钱,运输起来那可真是要命的。

  然而西阳城里没见着运钱的马车,无论是书肆还是布店,各家店铺的交易看起来都很轻松,客商凭着几张纸就能带走大量的货物,这种纸叫什么来着?

  “叫流通券,实际上是起到替代铜钱的作用,正如叔德所说,动辄数辆车的铜钱,交易起来太麻烦了。”

  “流通券?我记着店铺掌柜说过,面值有壹匹、拾匹甚至有壹千匹的,这是何意?”

  “就是字面的意思,上面的面值写着多少匹布,那就能换多少匹黄州精织布。”

  许绍早知道李渊会问这个问题,他的亲朋好友来到黄州,基本上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流通券为何物”,解释了不知道多少遍,所以再次解答不成问题。

  简要的介绍后,李渊对流通券有了大概的了解,只是心中依旧还有疑惑,沉吟片刻问道:“当年的‘永通万国’钱,号称一当十万,结果没多久便无法推行,这流通券为何能够如此?”

  “叔德定是想歪了,流通券是黄州布商联保的一种兑换凭证,并非官府行的钱币,而且只在西阳城里流通,为何不能?”

  “嗣宗的意思?”

  “先,最关键的是信用...”

  许绍进入“解说”状态,说辞自然是从宇文温那里学来的,这玩意刚出来时,他也搞不清楚到底真么回事,和郝吴伯琢磨了许久都是懵懵懂懂。

  李渊听着听着现自己好像听懂了,又好像听不懂,流通券的“原理”太过匪夷所思,古往今来从未见有记载,不过有一点他倒是明白无误,流通券能够“流通”,靠的是信用和方便。

  “邾国公的想法向来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最后实施起来效果好得很,不说别的,叔德乘船来西阳时,想必见过江堤了吧?”

  见着李渊点点头,许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