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六章 退休_逆水行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太子高纬,实际上是换了个名号而已。

  周国这边也有太上皇,当年宇文赟内禅,自己做太上皇(后改称天元皇帝),太子宇文阐做皇帝,其实就是名号上玩了个花样而已,不代表太上皇“退休”。

  再往后,有南宋的宋高宗赵构内禅,传位养子赵昚(宋孝宗),但实际上赵构依旧握有部分权力,所以赵昚不敢不孝(听话)。

  接着,赵昚因为北伐失利,政治抱负不得施展,加上雄心壮志化作乌有,心灰意冷之下主动禅让,这位倒是真交权了,但“退休”生活很凄凉,因为受禅的儿子对他不好。

  再往后,就是清代的乾隆皇帝内禅,这位可是实权太上皇,皇帝嘉庆唯唯诺诺,形如傀儡。

  所以,想靠内禅实现“退休”、实现权力交接,实际上没什么用,被动内禅的太上皇结局凄凉,主动内禅的太上皇实际上和皇帝没区别。

  退休制度,核心是权力转交,没有权力转交,皇帝变成太上皇,就是换汤不换药。

  而且宇文温构想中退休制度中的适应期,会让朝臣们无所适应。

  一个是即将退休的太上皇,一个是即将接班的皇帝,两位的话,文武百官该听谁的?

  听太上皇的,会不会让皇帝记恨,将来秋后算账?听皇帝的,太上皇不高兴,搞不好现在就让你倒霉。

  两姑之间难为媳,这种过渡式的退休制度,只会增加文武百官投机、内讧的几率。

  过渡式不行的话,一步到位行不行?

  好像可以,不要什么“适应期”,太上皇彻底交权,太子受禅成为皇帝,立刻掌握大权。

  这样就够了么?

  不够,新皇帝基于权力的本能,对太上皇会不放心。

  主动退位的太上皇,在朝野之间有巨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这对于皇权来说,是巨大的隐患,意味着太上皇随时都有可能“发挥余热”,让局势脱离新皇帝的掌控。

  天无二日,王朝不允许出现两个权力中心,哪怕其中一个中心只是理论上有权力都不行,否则迟早会出事,这就是皇权的排他性。

  皇帝没有亲人,任何人都是皇权潜在的敌人,而太上皇的威胁最大,那么...

  新皇帝总是要把太上皇牢牢控制在手中,于是,变相的软禁自然而然就有了。

  太上皇不仅要交权,还得在深宫里住着,足不出户,不再和外臣接触,除了重大节日庆典,绝不出现在文武百官面前。

  只有经过这种“无害化处理”,皇帝才能稍微放心。

  皇权的排他性,决定了主动退位、放权的太上皇无法优哉游哉,很难过上想象中云游天下的惬意退休生活。

  和笼中鸟没区别。

  而宛若笼中鸟的太上皇,其待遇届时全看皇帝的良心。

  或者看儿媳皇后的良心。

  以完全放权的宋孝宗为例,他成了太上皇后,儿子赵惇成了皇帝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