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五十八章 其实大有可为(二)_盛唐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补偿。

  当然了,幼娘也很满足。

  只要能够在杨守文身边,她就开心的不得了……

  第二天一早,李清派人前来,请杨守文前去商议军务。

  不过杨守文却用身体不适为借口,婉拒了李清的邀请。他不想在梓州掺和的太多,左右已经准备离去,又何必跑去凑热闹?李清请他前去,是因为当日在渡口,杨守文曾救过他,也是对他的一种尊重。可实际上呢?他是否愿意杨守文前往,怕只有他自己知道。杨守文也不是那种不识好歹的人,人家对他尊重,他却不愿蹬鼻子上脸。

  更何况,他今日还有更重要的事情……

  “兕子哥哥,真不用我陪你去吗?”

  在杨守文出门的时候,幼娘拉着他的手问道。

  杨守文笑着摇摇头,拍了拍她的小脑袋瓜,轻声道:“在家好生陪伴裹儿,不许胡闹。

  等我处理完了这边的事情,咱们就返回洛阳。”

  幼娘闻听,乖巧的答应。

  杨守文走出陈府,和明秀相视一笑,搬鞍认镫,跨坐马上。

  两个人旋即纵马行出坊市,直奔射洪县城的城门而去。今日在城门值守的,是苏长史,他和杨守文是旧识,所以也没有拦阻,便直接打开了哨卡,放他们出城。

  出射洪后,两人便向西而行。

  约十余里,只见一座形如马鞍一般的山峰,横在前方。

  山名金华山,因山中有一座金华观而得名。相传,东晋时期有方士陈勋来此结庐,修道求仙。到南朝梁武帝时期,便敕令在山中修建了一座规模极为宏大的道观。

  “想当年,陈子昂就曾在这里读书。”

  明秀勒住马,手指金华山笑道:“我问过梁九,他对我说,当年的陈子昂,是射洪一霸。后来不知怎地受了刺激,便弃武从文,并且在这金华观中苦读十载……”

  “这,我倒是第一次听说。”

  杨守文笑着回答,一边打量着眼前的景色。

  金华山前山是主峰,山脚下有一座百尺桥,桥头还有一块石碑,上面雕刻有字迹。

  杨守文下马走上前,就见那石碑上写着:鹤舞千年树,虹飞百尺桥‘的诗句。

  “这是陈子昂的《登金华》,前面这百尺桥,也就是因为诗中那句‘虹飞百尺桥’而得名。

  咱们就牵马步行,过此桥后,便是金华观。

  赵太宾言金华观的斋饭乃射洪一绝,我也听人说过,今日正好可以一探究竟。”

  “怕不是赵太宾要求,而是四郎你嘴馋了。”

  “哈哈哈,知我者,青之也。”

  明秀笑罢,话锋却突然一转,轻声道:“赵太宾此人淡泊名利,想要说服他并不容易。

  青之,你可有腹案?”

  杨守文眉头一蹙,摇摇头道:“确未有腹案,不过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昨夜和陈子昂一番畅谈,让他有了一些想法。

  赵蕤虽才情高绝,若桀骜不驯,不愿低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