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十六章 第一次科举_逐鹿北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竟大部分都来自世家大族,都是些富人家的子弟。

  这帮人就算读书,也没有忠君爱国的意识,就算将来当了官,也要好好调教一番。

  而且六部虽然成立了,但最高领导层还是混乱的,中书省和尚书台并立,很多大臣都挂着一品的官职。

  比如一个地方刺史,却是开府仪同三司,这代表他们和三司享受一个待遇。

  还有一些老臣,都挂着三公九卿的衔,有的宗室子弟,封王还不够,还要有一品官职。

  虽然大多都是名誉性的,但也提升了他们的地位,这就给朝廷埋下了隐患,有官职就有权利,这样下去迟早要出事,高顺要想个法子解决。

  第一天考试顺利进行,考官和考生一样,都不能随意外出,严格管理起来。

  第一天把问题都检查的差不多了,第二天高顺索性在住处看书,这段时间随着处理的国事越来越多,他越发的觉得自己的学识不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顺先是把所有能找到的书籍看一遍,然后把他们背下来,紧接着就是去理解,有时候还会向其他人请教。

  而跟在他身边的颜之推几人,久而久之自然也察觉到了,惊讶的同时也在自省,难怪高顺如此年龄就有如此见识。

  第三天一早,考试结束,由考官带领官兵收卷,然后封存准备阅卷。

  考生们此时是解放了,但考官们要忙起来了,尤其是薛道衡和李德林,二人是主要负责阅卷的考官。

  阅卷的地方在秘书省,经过培训的考官们开始阅卷,三天时间很快过去,最终选出了一百份卷子。

  看着眼前厚厚一摞卷子,高顺叹了口气,拿起一份看了起来,这眉头就皱了起来。

  这个考试的经义答的不错,但时文完全跑题了,这道题是他出的题,题目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句话出自《孟子》,字面意思不难理解,高顺给考官定下了标准,然后按等级划分。

  写个人的,算是切题,可以给个下等;写古人、前朝往事的,可以给个中等;写国家当今天下的,只要有凭有据,论证清楚,就可以给上等。

  高顺的意思,其实在明显不过,就是警告世人,齐国还不是天下无敌,而是强敌环伺。

  可是能理解他意思的并不多,有的人倒是联想到了国家,但更多的是写内忧。

  自从高长恭主政以来,并没有用太过激的手段,而是制止了地方的横征暴敛,让百姓休养生息。

  高顺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他不想改革,而是怕改革牵动了太多人,百姓无法承受改革带来的波动。

  就拿这次统计人口,不只是普通百姓,还有很多王公大臣家里的奴隶,现在还有这种现象。

  这些奴隶,可以说是有生力量,如果赋予他们自由和土地,他们的忠诚绝对无与伦比。

  可无论是奴隶还是土地,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