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八十六章 初接仗_重生之征战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令员同志好一会儿,才发现,这不是他随口说说,而是绝对认真的,也没有敢多说,连忙去照办。

  卡扎德乌山口空战失利的阴影,很快就被朱可夫抛到脑后,一个称职的指挥员,不会因为一次失利,就影响到对整体战局的把握和了解,他不指望空军能有更大的作为,手里二十万机械化部队,才是他最大的依仗和王牌儿。

  除了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之外,他还给从乌兰乌德方向南下库伦,牵制唐秋离主力兵团的部队指挥官去电报,要求他,务必谨慎,部队推进速度不宜过快,一旦与中**队交火,必须收缩阵地,切不可分散兵力,贸然进攻,总的原则是求稳,以拖住中**队主力为第一目标。

  朱可夫对于唐秋离进入外蒙古地区的一系列战斗,都掰开了细琢磨,越研究越对唐秋离的军事才能,中**队的战斗力,越发戒惧,这不是他印象中的中**队,仿佛是重新淬炼过的中国人,他害怕担任牵制任务的部队,上了唐秋离的圈套,重蹈远东特别军在呼吉尔特山区的覆辙,他太了解时下红军高级将领们的素质和心态了。

  远东第一集团军推进的速度够快,全部机械化行军,正常情况下,每天可以推进一百多公里,可唐努山脉糟糕的路况,限制了行军速度,还有随时出现的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道路上随时爆炸的地雷,两侧山坡上,不断射来的子弹,都极大的影响了苏军的行军速度。

  集团军司令部里的高级军官们,都在猜测这些袭击部队的武装分子的身份,众说纷纭,更多的集中在,被乔巴山镇压的外蒙古前王公贵族的私人武装上,没有红军的帮助,乔巴山和蒙古人民革命党,是不会有这样的大手笔,痛恨苏维埃军队,也是情理之中。

  只有朱可夫心里明白,根本不是什么外蒙古的游杂武装,这些是中国人的小股正规军,是唐秋离派出来迟滞自己行军速度的干扰部队,从他们的作战方式和使用的武器上,就可以清楚的判断出这一点,朱可夫拒绝了军官们分兵追剿的建议,下达命令,排除一切干扰,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卡扎德乌山口,任何部队,没有司令部的命令,不得出兵追剿。

  这是哪个中国将军唐秋离的诡计,目的就是想分散红军的兵力,为防御卡扎德乌山口的中**队减轻压力,从辛努斯克到卡扎德乌山口,绵延近千公里,按照中**小股部队出没的频率,如果分兵追剿,等到了目的地,集团军主力就会分去一半的兵力,何况,机械化部队,根本不适合山地作战。

  朱可夫不愧是苏军中的名将,他看透了唐秋离的计策,不上当,唐秋离命令特战分队频繁出击的目的,正如朱可夫所判断的那样,迟滞苏军行军速度,分薄攻击卡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