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7章 资源得要向年轻人倾斜_重来199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科研,最佳的年龄段可不是六七十岁的时候。

  是25到45这个年龄段。

  至于说外国那些六十多岁还很牛的科研大牛,一个是幸存者偏差,另外还得要看人家背后的团队。

  说不定,成果不是他做的,是他的学生做的,然后名在他那。

  别以为就国内会如此搞,外国人才是这方面的鼻祖。

  比如说发明大王爱迪生,爱迪生一生有2328件发明,1000多发明专利。

  是不是很吓人!

  简直太吓人了。

  小小的算一下,爱迪生一生如果有六十年在搞研究,也就是说,平均每个月他要搞三件发明。

  而爱迪生还是一个商业大亨,得要处理各种日常事务。

  他那有那么多时间来搞发明,真当发明就随便想想就能来?

  事实上,爱迪生有一个实验室,整个实验室里面有着大量的科研人员,整个实验室里面出的成果,全部都在爱迪生名下。

  这也成就了爱迪生发明大王之名。

  而在爱迪生实验室里面的科研人员,除了和爱迪生因为直流电和交流电之争的特斯拉之外,还有谁留下了名字?

  甚至对于特斯拉,如果不是一辆车的名字,谁又是会知道他?

  一个被刻意删去存在的科技巨人。

  突然的,韩松林笑了起来。

  他有些着相了!

  星辰大学的科研资源掌握在谁手中?

  不会在李光南这个校长手里,自然也不会在老教授的手里。

  在星海集团。

  说白了,就在韩松林手里。

  平时的时候,韩松林自然不可能说对每一笔经费都过手,可韩松林能够保证需要经费的人,手里面有足够的经费用。

  比如说年轻的科研人员。

  “教授终身制这个的确应该进行保留。以后啊,教授得要更多的从事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一部分没有科研创新能力的教授,就专注于教学,将自己以前的研究经验,多传授给学生。

  科研也有经验?

  肯定有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经验的。

  这些经验,很重要的,能够让人走上不少弯路,节约上大量的时间。

  自己摸索这些经验,可能要五年或者十年,可有了前辈的经验传授,一年两年就可以了。

  然后顺顺利利的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如此算来,这些经验重要吗?

  至于说科研能力强的教授,那就多搞科研,少安排教学工作;最少,本科生教学可以少安排,多带研究生。

  一名研究生,跟对了好的导师,那真的太重要。

  “在研究生导师这块,一定得要好好斟酌选择,不能够出现压榨学生的科研劳动,威胁学生不能够毕业的这种事情发生。我一直都在强调学术诚信,在星辰大学不要这些害群之马,出现一只,就杀一只。”

  作为老科研人,李光南太清楚现在华国科研界有太多的问题,论资排辈太严重。

  很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喜欢星辰院,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星辰院没有那么多的事。

  一切都以能力论英雄。

  关系?

  关系在星辰院根本就没什么卵用,想要上位,就只能够靠能力。

  拿着研究经费又不出成果的?

  在星辰院,可不行。

  一段时间之后,各种的审核就会接踵而至,就要确定一件事情,你这不出成绩,到底是你能力有问题,还是项目有问题。

  反正无论什么问题,那就解决问题。

  星辰院对项目审核,也不是说,项目开始两三个月,就来。

  怎么的,也得要一年的时间。

  给予研发工作以耐心,这点韩松林还是能够做到的。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