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章 签订协议_红色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的作用。

  “我们需要向上级汇报。”徐将军说道:“我们接下来,可以继续讨论后续的战机引进和在我们国内生产的问题。希望贵方给出合理的价格,否则,我们只能是遗憾地离开了。”

  苏联人肯定知道,己方是从美国那边过来的,如果苏联给出的价格太高,那己方只能是去继续选择美制的战机,主动权,始终是在己方的。

  “这是我们自己核算的造价。”乌斯季诺夫说道:“你们看看,如果觉得能够接受的话,我们按照成本价,给贵方输出。”

  徐将军接过来,上面已经翻译成了中文,他先翻开了发动机,这是他最关心的,一台发动机,就快赶得上一架歼七了,价格太高,己方还真的接受不了。

  不过,打开一看,却让他无比兴奋了,各种零件加工的工时数,材料费,最后都叠加起来,统计出来的价格,每台代号RD33的发动机的费用,才二百六十万卢布!

  接着,继续向后翻,整机统计,制造成本为一千二百万卢布!这是引进整机的价格,如果要是在国内生产,只引进发动机的话,成本肯定还会有大幅度的下降。

  总之,苏联人没有要高价,这样的价格,完全就是己方能够承受的!

  要知道,前几天在美国,美国人报价的F-16,仅仅使用J79发动机,一架就是两千六百万美元!可说,购买一架F-16,可以购买两架多点的米格-23了!要知道,米格-23可是重型的制空战斗机!

  “这些价格,并不包括配套的导弹的费用,如果贵方要引进战机,同步引进的导弹,我们可以另算费用,也给贵方按成本价计算。”乌斯季诺夫说道:“总之,我们不会让我们的朋友吃亏。”

  引进战机,肯定要有导弹,现在,华夏国内的科研水平很低,国内配套的几种导弹,性能也是无比落后,从苏联引进战机,肯定要同步引进导弹才是。

  “关于生产线,我们可以提供技术,帮助贵方改造原有的生产线,达到生产米格-23的技术要求。”乌斯季诺夫继续说道:“只是关于发动机,我们现在国内也是才刚刚开始生产,需要很多新的技术设备,贵方暂时还无法达到同样的生产能力,只能够使用我们提供的发动机。”

  “好的,我们可以接受。”不知道为何,苏联人居然给出了如此优惠的条件!这让徐将军非常好奇,不过,趁着对方暂时没有改变主意,将合同签订下来,无疑是对己方有利的。

  又商讨了很多细节,同时向国内申请,终于,苏联对华夏的又一次的大规模军售,终于签署了文件。

  华夏以单价1200万卢布的价格购买200架米格23KM战机,其中80架是整机购入,120架则是通过输出生产线以及技术在华夏境内生产。另外,战机技术换核弹微型技术的合同是极其秘密的,苏联还额外付出了10架米格23KM。这些米格23KM除了敌我识别器不同以外,内部电子系统和雷达与苏军同期装备批次是一样的。

  这个合同,让华夏一直生产到了90年代,总计装备了360架米格KM战机,其中空军250架,海军110架,而且由于米格23KM是天然的舰载机,而且苏联首批出口的80架米格23KM都是完整的舰载机,后世的华夏首艘航母“辽宁”号装备的舰载机就是米格23KM。(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