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百四十四章 调整官制_宣德大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做事的小吏做起,只有从最基层一步步升迁上来,这样的官员才能知道什么叫做民间疾苦,才能知道怎样施政才能让百姓拥护。”

  皇帝的话音落下,杨士奇便起身说道:“陛下这是打算恢复秦汉之制吗?”

  “秦汉制度有其优秀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才有秦皇汉武的辉煌;也有其弊端的一面,所以才有西汉被王莽所篡。

  后人总结汉朝,多是觉得汉朝重用外戚才导致亡国,朕从来不这么认为,朕倒是觉得是汉朝的选官机制出了问题。

  察举制本意是让官员推荐品学兼优的人才进入朝堂,为朝廷所用,结果成了豪门贵族的权利,普通百姓已经没有了上升通道。

  阶层的固化让掌握权力之人有了决定谁能当官的权力,这个权力就能将一大部分人收拢到自己的身边,成为自己的门生故吏。

  这就造成了君臣权力的倒置,臣权大于君权,刘汉江山焉能不被篡夺。到了东汉皇帝为了对抗外戚扶持了宦官,结果双方争权夺利形成了极大的内耗。导致了中枢大权旁落,各地豪强纷纷割据,直到被曹魏篡夺。

  其实总结稳定政权的三大要素是军权、财权、人事权,朕只要手握重兵,并且掌握国家的钱袋子,在手握人事任命权,就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唐太宗在魏玄成亡故后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立国之初都会总结前朝亡国的教训,加以矫正。可是却往往矫枉过正,出现新的弊端,而且朝廷上下又因为保守,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为了维护自身的那点小利益,抵制改变,将帝国拖入深渊。

  朕以为任何的制度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历史的车轮是在不断的前进,拒绝改变那就是在车轮中间别上了一根棍子,车轮的力量大就会让棍子彻底断裂,若是棍子力量大,就会搅碎历史的车轮,甚至会让历史倒退。”

  “陛下革新吏治的决心臣十分赞同,可若是随意改变祖制,谁来制衡皇帝乱来,毕竟陛下也不敢保证您身后的继承人个个都如您这般圣明。

  朝臣强调祖制,最主要的就是制约皇帝的不守规矩,当然有时候也有朝臣的私心,不过祖制也好礼制也罢都是对个人行为的制约。”杨士奇对于这种不可控的改变还是有些担心。

  “这就是朕一直强调法制的原因,法制本身就是对个人行为的约束,法律规定了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同时对于朝廷公器也一样进行规范,朕这个皇帝有什么权利,有什么义务,都要规定清楚。超过权利范围的要求朝臣有权利拒绝,可能诸位觉得这是朕在说空话,到时候朕就要做过分的事你们谁能拦得住。

  如果诸位这么认为,那么朕想问问杨师傅,朕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