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一千零二十三 魏帝国逐渐的正常化_东汉末年枭雄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发生过哪怕一次农民起义,郭某人称帝以后也是如此。

  把战时经济政策一口气放开肯定不行。

  各种配套政策也需要时间去调整,不能骤然给战争机车踩下急刹车,要缓缓的降速才行。

  而且缓缓放开,也能长期不断持续的获得民心,有助于魏政权的统治深入人心。

  于是从延德元年以来,屯田民们借着郭某人的政策扶持,逐渐的少交了不少赋税。

  郭某人的宣传口号也发生了改变。

  从努力屯田吃饱肚子到多种多收,开始号召农民们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而努力耕种,收获越多,赚得越多,因为朝廷的赋税正在降低。

  以此激活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于是从延德元年开始,虽然各种小规模天灾没断过,但是在降低赋税比例的政策推行下去之后,政府收缴上来的赋税并没有降低,反而还有不断的小幅增加。

  原因就在于宣传口加大力度宣传,让农民意识到他们不再是为了一口饭而耕种田地了。

  皇帝陛下怜悯他们的生活艰难,改政策了,开始降低上缴比例了。

  以后你们耕种的越努力,收获的越多,而朝廷收走的却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你们自己拿到手里的就越来越多。

  所以越勤奋越努力,就越能吃得饱,还能吃的撑。

  想着吃撑肚子而努力吧!

  朝廷喊出这样的口号之后,农民们都被调动起来了。

  这一政策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虽然赋税比例一直都在降低,但是魏帝国的农税收入一直都在增长。

  农民们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小农经济开始焕发全新的活力。

  因此,越勤劳越肯干的人就能得到越多的收获,生活就会越变越好,不仅可以吃饱,还能吃撑,不仅能吃撑肚子,还有剩余。

  剩余逐渐累积起来,就会变成一笔不小的财富。

  随着时间推移,这笔财富逐渐积累,就会越变越多,就会给农民进行日常消费的底气。

  而根据临淄营的调查显示,的确是这样的。

  然后,郭某人颁布了扶持小商小贩小本生意的经济政策。

  之后,又命令财政部和民政部派人下乡,到处宣讲这一政策的要点。

  比如政府会扶持农户家庭的多余劳动力做小本生意,开个小店铺,操持一下邻里街坊的生意,或者去交通干道沿线卖吃的东西。

  反正用家中多余的劳动力操持一下小商业也算是合理利用劳动力,赚点零花钱也好。

  凡是这样做的,起步三年内都可以免缴商税。

  郭某人又下令财政部学习吏部,在各州郡安排分部。

  根据朝廷政策标准,对有意操持小本生意的民户进行审核,条件达标的,可以给与无息或者低息贷款,对小本生意进行扶持。

  这一政策完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