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25章 提携旧人_风雨大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叹了口气:“看来你是不让了。说吧,此次前来找我,为的是什么?”

  李复圭道:“我在太尉身边十几年,话便直说了。战后富太尉镇幽州,枢密副使空了一人出来。依我看来,禁军整训之后,枢密副使非以前可比,不是寻常文官可以做的。”

  杜中宵点了点头,道:“不错。怎么,有文官要进枢密院?”

  李复圭道:“不错。据传王珪和王拱辰两人,得圣上垂青,有可能入西府。”

  杜中宵想了一会,道:“看来,你有意枢密副使之位了?”

  李复圭沉默,过了一会才道:“我管粮草多年,功劳多有,难道不合适吗?”

  杜中宵笑了笑,叹口气道:“你也知道,圣上看重的是诗词文章。虽然这几年对外连战连用,与以前不同。但契丹一败,周边再无强敌,难免又是如此。你虽功大,但与那两人比起来,文名却是不显。”

  李复圭神色黯然。宰执是什么地位?对李复圭来说,现在是离着宰执最近的时候。如果错过,以后还不知道有没有机会。禁军整训后,宋朝的军事与以前不同了,他觉得,自己应该是最合适的。

  杜中宵道:“审言,官场上面,过于锐意进取,难免得罪人,会遇到麻烦的。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过,你说的有一点是对的,现在枢密正副使确实不适合多用文官。与以前不同,现在的枢密院管的事情比以前多多了,对军队不熟悉的,很难管好枢密院。两正两副,最多只能有两个文官,而且最好是对军队比较了解的文官。这样吧,我会上书朝廷,说明此事。”

  李复圭听了,看着杜中宵,一时间不知道他的意思。过了好一会,才明白过来,起身拱手道:“太尉恩德,下官没齿难忘!”

  杜中宵摆了摆手:“不要急着谢我,你能不能做到枢密副使的位子,我可说了不算。如果做不了枢密副使,以他大功,也会有合适的职位,不必为此忧心。”

  李复圭当然知道,杜中宵虽然这么说,但此事很可能就成了。对于枢密院事务,此时杜中宵的话语权极重,只是故意避开罢了。一个原因,是杜中宵做官多年,一直游离在主流的官场之外,对于现在的官员并不熟悉。自己熟悉的多是武将,只有李复圭等少数人是文官。

  杜中宵叹了口气。现在这种局面,是种种原因造成,倒不是自己有意如此。从在随州练兵,突然到河曲路,接连立下大功,地位一下子涨了上来。中间缺少的,是从提举常平,而后入朝廷做官的过程。少了这个过程,就导致人脉稀少,没有办法。到了现在,杜中宵地位太高,不是最顶级的官员,也不会跟杜中宵交往。几方面叠加,就是自己有很大的权力,却没有用处。

  李复圭的能力没有问题,资历也没有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此人太急了。对于官职功名,李复圭看得很重。此次来找自己,是因为机会太好,他不想放过。

  到了现在,杜中宵对官职、爵位已经不看重。到了顶峰,还看那些干什么。让自己做什么官,给什么爵位,是皇帝头痛的事。给的低了,自己不说什么,其他官员寒心。太高了,其实有什么官职,会让人觉得高呢?最高的就是做宰相,这是朝廷官员都知道的事。

  为什么这个时候到牢城营来?就是因为此时留在京城的话,不只是李复圭,还会有更多的官员来找自己。此事不但是自己明白,其他官员和皇帝也明白,大家心知肚明而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笔趣阁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