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九十九 混沌架构_仙界归来的黑科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听明白的,可以说它的图纸,打印出来,至少也有百八十斤的分量,只凭偷听到的只言片语,根本就形成不了完整的体系。

  至于杨青,他来也不是为了一次性把整个架构讲明白,而是为了让大家了解一下,他所建立的混沌架构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

  杨青调试了几下,把一张新蓝一号没有封装前的放大照片,在投影机上显示了出来。

  一下子出现在众人眼前的,就是新蓝一号,放大了以后,就变成了类似高楼大厦的东西,远比在电子显微镜下,x86的十二代I9更加震撼。

  跟新蓝一号相比,十二代I9的硅鳍片,就好像乡下一层的茅屋。

  高楼大厦间,一道道闪着银光的连线,自然就是新蓝一号,引以为豪的银互联技术。

  用银做导线,尽管造价比起铜导线高了不少,不过相应的电阻还有散热能力,都强了太多。

  “这就是我们的新蓝一号,采用全新的银互联技术,不过这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它的真3D晶体管技术,可以把英特尔的三维3D晶体管技术Tri-Gat厚度,直接提升几倍,可以说真正的搭了几层的高楼。”

  “当然,我们的3D晶体管技术,实现的方式与Tri-Gat截然不同,大家也不用担心它会侵犯英特尔的专利。”

  “尽管真3D晶体管技术,可以让晶体管的密度大大增加,这也是我用比较大的制程,实现个5纳米制程芯片面积差不多的原因。”

  “这是制程方面的问题,我就暂时不讲了,现在主要讲述的是,新蓝一号使用的架构,我称他为混沌架构。”

  “混沌架构才是新蓝一号,以较大的制程,更少的晶体管,实现远远超越市面上绝大多数芯片性能的原因。”

  “混沌架构的基础,就是这个特殊的寄存器。”

  杨青把芯片的局部放大,露出里面的一个特殊结构,对大家说。

  “这种特殊的寄存器,有着多种不同的工作方式,可以随时在CPU或者GPU之间切换,并且在软件的支持下,可以协同工作,跟FPGA比较相似。”

  “这样架构的芯片,并没有核心的区分,认真来说,每一个寄存器,就是一个比较小的核心,甚至连缓存都有。”

  “所以说,并不是我们的新蓝一号没有多核心,实际上它的核心已经多到了数不清的地步,当然由于寄存器比较小,也导致新蓝一号的多核性能,要比单核性能领先的幅度要小。”

  “其实只要大家理解了这种特殊寄存器的结构,设计一个类似新蓝一号的芯片,并不困难。”

  当然这种简单仅仅特指杨青,尽管混沌一号里面特殊的硬件指令集并不多,更多的还是依靠小嫒的驱动软件,但是哪个指令集占据哪个位置,都需要极详细的设计,甚至电流流动的一点点细小差别,都会导致芯片的运行效率呈天壤之别。

  不过杨青在这里也只能大概讲一下,剩下的就是给他们混沌架构的公版设计图纸,让他们回去自己研究,实在不行,还可以直接照搬。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混沌架构的驱动,杨青估计以它们的能力,根本就没有机会重新编制一个,所以干脆提供了源代码,让他们去研究。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