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214章 十二平均律_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发展乐器,所以十二平均律就像交响乐一样,并没有在我国民乐中成为主流,最终集大成者还是出现在西方。

  导致谈起钢琴,人们的印象就是西方的文化成果,而东方则一无所有。

  落后不光是挨打,还有原本你有的东西,也是别人的了。

  剧院也已经在修建。

  工程部根据图纸,计划容纳一千六百人,分为上下三层,保障舞台上,哪怕脚步声都能让所有观众可以听见。

  在戏剧院的天花板上,修建叫做藻井的东西。

  藻井外观是八角形,自下而上层层叠收,乍一看就像是一个大喇叭,它除了能够为建筑增添美感之外,还具有扩音的作用,可以说是巧妙至极。

  是中国古代传统技术,还有就是一些小技巧,例如过道上有序的镶嵌一些空罐子,形成共鸣作用。

  这种小技术,在古希腊也有使用。

  例如传的神乎其微的古希腊剧场,可以容纳万人的露天剧场,舞台上划一根火柴的声音,坐在最后面的人都已听见。

  这当然是假的。

  哪怕西方各种实验证明,旅游指南也这么说,实际上也是假的不能再假。

  这种剧场也采用空罐子扩音,作用肯定是有的,并且作用不小。

  例如硬币掉落声,可以传到中排,划火柴声需要坐的更前面,不可能后排也能听见。

  这还是无人时的情况,如果人声鼎沸的时候,根本不可能听见。

  不过舞台上大声讲话,可以传到所有座位。

  中国庙会多是民间行为,官府引导,不是国家行为。

  许多临时搭建的戏园子,需要靠戏子的声音来传播,所以需要独特的唱腔,才能让个人的声音,准确的传播到所有人的耳朵中。

  朱高炽更想要的是小品形式为主,唱腔为辅,所以建立的大剧院,对技术上有要求。

  建筑采用水泥砖石钢筋构架。

  第一排坐一千二百人,第二排坐四百人,第三排坐两百人,舞台上方挂着各色的灯笼,发出五彩的颜色。

  在舞台前面下方两边,则采用的玻璃罩煤油灯,让坐席保持一丝光亮,让人可以分清路面。

  因为剧院还未修好,舞台班子在旁边临时搭建了帐篷,用来从工厂挑选演员。

  在朱高炽的心目中,戏子也是人,并且对人类精神文明有很大的作用。

  不光是戏子,任何行业都不该受歧视。

  戏子不应该是贬义词。

  什么上九流下九流的言论,在步入工业文明的过程中,都应该被淘汰。

  几十名演员,来自于中华重工各个工厂,还有来自于工程部和铁道工程部。

  年长的,年轻的,男的,女的,每个人都有不同,但是有个统一的表现,脸上充满了热情。

  朱高炽亲自接见了第一批演员,见到了名妇人,那妇人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你来自铁道工程队的吧。”朱高炽想了起来,笑容越发的灿烂,不等旁边人的介绍,主动笑着问道。

  “回小王爷,是奴家。”

  众人没想到演员中还有人认识小王爷,都露出诧异的眼神,管事更是紧张。

  “你的两个儿子,还在读书吗?”

  “大儿子已经工作,进入铁道部调度司,小儿子还在读书。”妇人胆子大,所以当年敢直接找朱高炽告状,很快恢复了镇定,对答如流。

  对妇人的回答,朱高炽很满意,这不正是他想要的么。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