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8章 作家村开建_重生乡村文艺生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伍这几天陆续有人进入了位于红旗镇何平家旁边用于建设作家村的那块地。

  先期人并不多,主要是做施工的前期准备,十多个人挤在临时搭建的红砖房里。

  査海生没事还去跟他们凑热闹,他盼着作家村盼一年了,今年终于要开建了。

  “我可是第一个来的作家,何老师,我觉得以后作家村要是建成了,应该让我第一个选房间。”

  “没问题啊,你是作家村的元老,必须得有点特权。”

  査海生对何平描述中的作家村心生向往,而且这一年来在平县的生活也让他觉得非常的充实和幸福,他不停的撺掇着其他两个小伙伴过来。

  刘军已经心动了,他是81年入学的,决定在今年毕业之后就来平县这边专职写作。

  而骆一禾则舍不得自己的四合院,还在踟蹰当中。

  出了正月,天气渐暖,作家村的建设正式开始。

  何平偶尔会跟査海生去溜达一圈,其实主要是陪査海生,他一直住在何平家也有些不好意思,心里期盼着作家村能够早日建成。

  韩屯那边,建了一年的市场和商铺正式启用了,启用当天,公社邓高官还去出席了仪式。

  原本那些在路边摆摊的小贩们,很多都入驻了市场,再也不用受风吹日晒之苦,这一切的代价便是每个月15块钱的管理费。

  这个市场就是后世那种很常见的农贸市场,占地4500平,造价比钢筋混凝土的低很多,前后不过花了21万,划分出了220个档口,按照每个档口每月15元的管理费,村委会每年可以收取40000块的管理费,这只是收入,并没有刨去管理成本。

  市场毕竟是一项利民措施,管理费也是村委会经过几次调查和商议之后确定的。虽然这15块钱对于这年头的很多人来说都不少,但村委会调查了集市上的小贩们知道他们的收益其实远高于一般的工薪阶层,很多小贩每天的营业额都有几十块钱。

  所以才定下了15块钱的标准,这样既不为难小摊贩们,又能够给村里多一点创收。

  至于那些连这十五块钱管理费都不愿意出的小贩们,村里的措施也很简单,不进市场就上村子外面摆去,那里没人管。

  还别说,真的有不少小贩心疼这15块钱,宁愿去村外摆摊也不进市场。

  何平对于这些小贩们的评价就是,不会做生意。

  自古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摊贩进市场,涨出来的成本自然会由消费者来埋单。何平在规划市场的时候就考虑过这个问题,韩屯现如今的消费水平比县城还要高,换句话说是韩屯人对于商品的价格有些迟钝,他们不会计较一斤蔬菜是贵了一分钱还是贵了两分钱。他们更在意市场的便捷性,离家更近、环境更干净卫生、摊位更加规范。

  那些搬出村外的小贩们看似省下了十几块的管理费,但事实上,却错过了韩屯老百姓这些优质的客户。

  取而代之的可能是周围丁屯、柯寨的老百姓,消费力比之韩屯的老百姓肯定要差一个档次。

  套一句后世的大俗话来讲,韩屯老百姓已经完成了这个年代的消费升级,这帮人却短视的选择了放弃这部分市场,转而去攻占客单率更低的市场。

  未免有些得不偿失!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