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肯定也是直接烧了,压根儿不会留,真迹或抄写倒是无所谓了。

  双方看似精诚合作,其实谁不是八百个心眼子防着对方呢。这都是应该的,谈不上没诚意。

  不过,李自成不在乎左良玉的保密措施,不代表他同样会不在乎书信的内容。

  宋献策来了之后,仔细研究了一下这封“沈树人通过顾炎武送给左良玉的信的抄录件”,立刻就觉得有些不对劲。

  宋献策斟酌着说:“大王,我觉得这封信有些古怪,但又说不出明证来,不敢妄下定论。”

  李自成神色转为警觉:“但说无妨!咱宁枉勿纵!”

  宋献策这才说道:“这封信上,沈树人劝说左良玉捐弃前嫌、继续同心为崇祯效力的理由,总觉得有点跳脱。

  前面说沈树人对刘国能等降将尚且一视同仁、绝不跟其他文官一般冒进,不珍惜士卒性命,不把武人当人。

  按说后面就该以此展开,招揽左良玉、说左良玉只要捐弃前嫌就能有长远富贵。可是信中这方面却戛然而止,后面只笼统说‘跟着闯王不会有长远富贵’。

  还有好几处,语言文笔辞藻高下相差甚巨。学生怀疑……是不是沈树人的原信里,说的道理还要透彻明了,但肯定有对比侮辱大王之处。

  所以大王您的使者索要沈贼书信时,左良玉怕惹怒了大王,就让人临时改写抄录了一封、删掉了那些对大王您不敬的言语?”

  宋献策指指点点,对着信上好几处言辞转折生硬的地方,言之凿凿,李自成虽然没文化,可经他一点拨,也意识到了问题。

  这一点,其实也不能怪左良玉疏忽大意,实在是事出仓促,左良玉想伪造也没法伪造得太精妙——主要是左良玉手下的文人幕僚,全加起来,文采辞藻也不能跟顾炎武相比。

  顾炎武代笔的那封沈树人密信,虽然只是离间计的一颗棋子,但顾炎武也是卖力好好写的,使出了浑身解数,所以言论颇有几分杀伤力,真被李自成看见的话,绝对是会怀疑其对左良玉的拉拢效果的。

  左良玉不得不删改,可手下人文采又太垃圾,这就让宋献策看出了脱节删节、文风不统一。实在是水平相差太大了。

  但问题是,崇祯十五年秋,天下能找出几个文采能跟顾炎武相提并论的文豪?就算有,以左良玉这种藩镇的名声,怎么可能吸引得到这种级别的文人,留下破绽也就是没办法的事情了。

  这点小动作,原本问题说大也不大,可架不住李自成也是个多疑之人,琢磨了一会儿之后,他还是觉得不能完全信任左良玉,便愤怒拍板道:

  “果然不能轻信左贼!这厮骗我各自撤去裕州、叶县的兵马,怕不是想配合沈树人偷袭吧?就凭他跟沈树人书信往来、删改欺瞒,就该让他付出点代价!

  传我将令,把原本打算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