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八五章 历代帝王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说阎立本是唐代人。她一双眼睛“唰”得一下就亮了起来,然后也不顾别人的白眼,硬是给张天元挤出了一条路:“亲爱的,你快来看看,这东西是不是真的?”

  她之所以会这么激动,那是因为之前警方的资料里有说唐代被盗的墓穴之中极有可能会有阎立本的画。

  不过在旁人看来,这欧阳晓丹就完全是讨好张天元了。

  张天元尴尬地笑了笑,不过他却没有客气,这鉴赏时间只有十分钟。更何况他相信自己要多过相信张儒生,自然不肯浪费时间,既然欧阳晓丹给他挤出了一条路,那他就干脆接受呗。

  旁人都不太理解,他们只知道张天元是玉器方面的专家,可是你一玩玉的,在这儿瞎凑什么热闹啊,这可是书画啊,你到底懂不懂啊。

  张儒生和君如海倒是没有说什么。他们见识过张天元的本事,在华夏之宝节目海选的时候,因为书画类的藏品实在太多,而玉器类的藏品则比较少。所以张天元就帮助张儒生鉴定过海量的书画,那能力,那本事。那度,当时连张儒生都看得目瞪口呆。

  这幅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此图绢本。设色,厘米。横531厘米。现藏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全卷共画有自汉至隋十三位帝王的画像,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历代帝王图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

  古帝王图或者历代帝王图,画了十三位帝王形象:前汉昭帝刘弗陵,汉光武帝刘秀,魏文帝曹丕,吴主孙权,蜀主刘备,晋武帝司马炎,陈废帝陈伯宗,陈宣帝陈顼,陈后主陈叔宝,北周武帝宇文邕,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加上侍人共四十六人。帝王均有榜书,有的还记述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到刻划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而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境遇命运,成功在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作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仪。右图人物从左到右为:北周武帝宇文邕、陈后主陈叔宝。

  此图描绘从西汉至隋朝十三个皇帝的形象。画家力图通过对各个帝王不同相貌表情的刻画,揭示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那些开朝建代之君,在画家笔下都体现了“王者气度”和“伟丽仪范”;而那些昏庸或亡国之君,则呈现委琐庸腐之态。画家对作品中的每个形象都寓有褒贬,而这一褒贬又是寓于每个帝王的性格和精神气质之中。在表现帝王的形象时,画家通过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眉宇和嘴唇间流露出的神情来刻画不同的个性和气质,以表达作者对前代帝王的作为和才能的评价。

  总体来讲,历代帝王图作为中国肖像画的经典作品,把帝王的气势和内心世界体现无疑,画家的色彩审美水平完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张儒生是真正的书画鉴赏大家,所以他的每一个动作,看起来都非常专业,手里拿着放大镜,弯着腰,甚至有时候还蹲下去看,恨不能目光入纸三分。从卷轴的轴杆开始,一点点的观察起来,虽然说这装裱可以是后世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出一些端倪来,鉴赏古玩不单是看物件本身,其它的细节也是很重要的,包括那些画卷上的铃印,都可以判断出真假来的。

  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不漏掉任何一点线索,这就是张儒生鉴定准确的原因,这个人贵在心细和耐心。

  再看看张天元,那哪里是鉴定啊,简直就是在看网络小说。

  很多人看网络小说,向来都是一目十行的,看的太快,有时候作者交代清楚的事情,都没看到。

  不过网络小说毕竟是快餐,他们这样做倒也不算什么,可这古画不一样啊。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