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四七章 老芋头_鉴宝秘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只铜佛,老人就注意到了,没等她放在地上,就接过来。

  那件铜佛是好玩意,足有三十多厘米高,开相很漂亮,佛祖慈眉善目,表情雍容,仪态庄严,仅底座有小伤。

  老头抓在手里,周围的人看到了,立刻围起一堆来。

  有个津城老客见东西好,很羡慕,伸手喊叫“我看看,我看看!”

  老人怕惊了妇女,瞪起眼怒斥那人:“你看啥!”

  老人手抓铜佛,回过头来,急忙问价。

  “多少钱?”

  “你还不给俺2oo块啊?”

  妇女是生面孔,土里土气,看打扮才干古玩不久,根本不懂眼,也没学刁。

  “给你一百六,行,我就拿着。”

  老头想还价,可是,他身后围起了一大堆人,不住的往前挤。

  古玩市场每次遇到有人捡到宝贝时,都有许多羡慕的人伸长脖子看热闹,后面的用力往前挤,有的还不甘寂寞,说些怪话。

  有经验的卖货人,看到这种情况,立刻警觉起来,要么多要价,要么不卖了。

  老人看势头不对,妇女又很不情愿,便自找台阶,答应了妇女的要价。

  妇女收了钱,老人拿了货往外挤。

  一些外地来淘货的贩子或商人们,就追着老头不走。

  “卖给我!”

  “我瞧瞧!”

  几个人都想趁老人不知价值且处在捡漏的兴头上,随便加点钱把货搞过来,仍旧是个便宜。

  老头不是吃素的,知道他们的心思,也怕这些人跟尾巴似的跟着,让妇女察觉卖漏了东西,出岔子,所以很坚决的拒绝了那些人的请求,快步走出市场。

  老头的做法是对的,碰到这样的事,万一接着转卖,卖货人一定会听说,甚至会听到变了形的传闻,心里不痛快,以后再买他的东西,可就难了。

  后来,老人的铜佛卖掉了,具体卖了几万块,谁都说不清了。

  老人这种钻营找机会的本领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想在市场上有所收获,必须学会这一点。

  慢慢的,老人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淘货的热情减了不少。

  后来张天元在古城也开了古玩店,他都会到张天元的店里歇脚,讲述当兵时遇到大鎏金铜佛的故事。

  老人年轻时,在南方当兵,他负责管后勤,有点小权利。

  那时候国内封闭,年轻人最喜欢解放军的绿色的确良军装,

  总是围着军营转悠,碰到就要退伍的战士,想办法跟他换。

  老人对这一情况非常清楚,利用此机会,搜集到一些墨盒。

  “那时候我不想别的,只想搞点墨盒练毛笔字用。”他说。

  因为部队长期驻扎,跟周围村子里比较熟。

  有一回,村支书告诉老头(当然那时他是年轻的),他们村子里破四旧时拆了古庙,留下一座半人高的鎏金佛像,放哪里都碍事,没处销校,干脆送他得了。

  老人先是放低声音说:“那时候我可不敢要。把人家的铜佛拿走了,让部队上知道了,那了得?”

  他很惋惜,把这个故事说了好多遍,说那铜佛漂亮,个头那么高的佛他没再见过,也不知现在弄哪里去了。

  “那件佛放到现在至少值上百万。”张天元附和他说。

  “可不是!”老人很认可,不过机会失去了,再不会来。(83中文网)

  请收藏:https://m.xquge.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